『两会声音』代表委员谈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:久久为功传承工匠精神 加大力度培养大国工匠

发布时间:2020年06月02日11:25:05 点击次数:1173 打印此页 关闭
分享到:

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,是推动我国迈向产业转型升级、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。全国两会期间,多名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、如何让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成为社会风尚建言献策。

畅通发展通道留住更多人才 

“当前,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,高技能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,是高质量就业的主要群体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余兴安认为,新时代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。

目前,我国技能劳动者1.65亿人,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,全国技术能手3028人,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头人有800多人,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60人。近年来,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。“可以说,高技能领军人才是社会的奇缺资源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分公司焊工丁照民说。

来自制造类企业的代表委员表示,当下高技能人才缺口大、流失严重,成为了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瓶颈。

“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,‘头部’留不住高技能人才,‘尾部’也越来越吸引不到年轻人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氮肥厂质计部副部长丁宏锁表示,人才对传统行业影响巨大。“像我们公司,一年只招40-50个年轻人,起始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。这些年轻人还要买房、结婚,生活压力大,加上工人职业的认可度不高,很多年轻人一年都呆不到就离开了。”

“眼下要解决的问题,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、留在制造业。”丁宏锁认为,提高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收入,加快整个社会对技术工人、技能人才的认同感,是传统制造行业提升吸引力的关键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姜涛认为,打通青年人才的成长通道,对技能人才体制进行改革创新,有助于实现高技能人才资源的“优化整合”。

“传承工匠精神需要久久为功。”姜涛建议,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制造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支持力度,通过“政府主导、行业指导、企业参与”机制,推进传统制造业人才在职培养,创新高端装备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更多大国工匠。

余兴安认为,要继续畅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,积极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。“要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,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和分类评价,研究建立职业技能国际化认证衔接支持体系。”

线上+线下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 

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对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提出“大力发展技工教育,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”。作为一项稳就业、促就业的重要措施,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成为近两年来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
“就技能培训而言,每个车间、每个部门涉及的工艺都不一样。以政府、企业组织的形式组织员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,不光能让员工学到各项技术,还能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交流,对企业高质量发展、高质量转型大有帮助。”丁宏锁说,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后不到半年,工人们已经“把参加技能培训当成一种习惯”。

代表委员纷纷认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措施力度大、覆盖范围广。“尤其是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培训,由各位技能大师牵头的培训课程,受到了技术工人们的热烈欢迎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郭锐表示,疫情防控期间,人社部与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文件,实施“百日免费线上培训行动”,用创新的形式,确保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。

在线上培训红火、培训效果显著的同时,郭锐也认为,对职业技能培训而言,现阶段更需要注重培训的实操性。

“从长远看,推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‘战时’举措,也是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未来方向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58同城CEO姚劲波表示,针对目前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存在企业从事培训服务的积极性不高,接受培训劳动者偏少,培训资源供需不均等问题,国家应强化政策激励,支持企业搭建线上职业教育平台。

姚劲波建议,有关部门可设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,做到“一人一档”,逐步实现数据统计、过程监督、效果评价、资金拨付等功能一体化,并以此为基础明确补贴标准及对象;鼓励推广订单式培训,实现“招、培、就”环节无缝衔接。

聚焦技能竞赛完善激励措施 

如何让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提高,让更多青年愿意成为技能型人才?采访中,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到弘扬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的重要性。其中,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、激励体系是重中之重。

“近几年,从中央到地方印发了很多政策文件,对高技能人才给予了很多物质奖励,大大提振我们的信心。但一次性奖励只是暂时‘拔高’的手段,要让更多人享受到政策、体会到行业的福利,就要以点扩面,建立人才激励方面的长效机制。”丁宏锁说。

“只有让技术工人拥有职业荣誉感,中国制造业的明天才会更好。”郭锐建议,将技术工人的表彰奖励纳入国家级荣誉体系,“目前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,可参照长江学者享受相关人才待遇和政策;在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获得者中进行优中选优,评选表彰‘国家级技术工人杰出贡献奖’获得者,使之上升为国家级荣誉称号,根据‘两院院士’享受相关待遇和政策。”

除了提升技能人才待遇,不少代表委员把目光放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技能竞赛上。

“国家应鼓励技术工人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,从而提升工人的职业自信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说。

“草根”出身的邹彬,2015年代表中国参加了有“技能奥林匹克”之称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,取得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奖项上“零的突破”。他认为,不光是在技能大赛中“获重金”“得重奖”吸引人,在通过技能层层选拔考验,选手最终站在领奖台的瞬间,更能彰显出技能的价值。

“在举办技能大赛的同时,赛场旁还有众多技能展示交流活动,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。”展望2021年即将在上海举行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,邹彬希望各企业、劳动者个人能组织观赛或自发观赛。“我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地区、企业开展技能竞赛,让更多青年得到展示技艺、成长成才的舞台,为企业、国家的发展注入更多动力。”



上一条:珠海市金海岸永南食品有限公司 下一条:人社部:加大落实企业稳岗扩岗政策 大力开展以工代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