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近年来,国家在技能人才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包括取消部分职业资格、引导分类评价、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、启动和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等等。2019年底国务院又决定,从2020年1月起,分步有序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,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。这一系列改革措施,对于落实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,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评价制度,具有重要意义。体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和方向:
第二,简政放权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,政府不是无所作为,而是要求更高,在新型评价体系建设中肩负重任。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组织动态调整职业分类、开发和发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,为技能评价提供公共服务。二是对于准入类职业资格所涉职业(工种)要继续管住管好,技能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继续实行职业资格制度,实行职业资格目录管理。三是培育市场评价主体并进行监管,确保评价体系的规范运行。
三、符合技能人才评价的规律特点
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点,就是减少政府对于职业资格的认定,推动企业等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组织,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。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改革方向,对于增强职业技能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,引导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、技能成才,有着重要意义。技能评价,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此,它必须符合技能人才的特点。技能人才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和价值的创造者,他们的思想品德、技能水平要在生产实践中体现,也必须靠生产实践来检验。技能不是抽象的、书本上的、题库中的,必须体现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,也只有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、创造价值,才是真正的技能。同时,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是综合性的,不仅对操作技能的评价离不开生产实际,对其思想品德、劳动态度、工作业绩的评价,也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,只有考核其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,才能予以准确的评价。因此对技能人才的评价,绝不能脱离生产实际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,是技能等级评价的生命力之所在。任何脱离了生产实际所认定的证书,花样再多,层次再高,获证面再广,不被企业认可,便不会具有生命力,也就很难真正成为“就业通行证”。从国际成功经验看,如德国由行业组织主导的证书、美国和日本等由大企业开发的证书,都具有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特点,也因此得到普遍的社会认可。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,企业既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,也应当是技能评价的主体。依托有基础、有影响力、管理规范、技术领先的企业开展技能评价,发挥企业在技能评价中的作用,是今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设的重要方向。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培育和发展社会培训评价组织,也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。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的作用,为劳动者职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。
因此,当前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意义重大,可以说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一场革命。对于促进就业创业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。